核心提示: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
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
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
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
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
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
育儿的前提是育己
如果孩子犯错或者发脾气,一般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给孩子一段反思时间或者冷静时间。
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他聊聊刚才的行为,并问她下一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能提前告诉孩子我们的预期,他们一般会更合作。
这里有个值得借鉴的方略:首先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关于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很多父母在两者之间摇摆,其实中间那个度不好把握,大多数还是赞成不打不成才,毕竟这个符合中国的传统,也相对容易让孩子听话,让自己轻松。
其实正如许多育儿书倡导的,不打孩子一样也能教育好孩子。
身边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也有家长告诉我在三岁后就不体罚孩子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拥有更好的耐性,因为即便孩子当下答应你,偶尔也是会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耐心多沟通几次才行。
在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的家长们,表现出这样的耐心实属不易,大多数已经透支了精力。
关于要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这本书有个这样的观点,经常被拥抱和爱抚的孩子更独立,更有安全感。
让孩子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恰当的表达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孩子出现哭闹或情绪激动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辨认某种情绪,然后引导他如何正确的表达。
因为情绪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所以许多父母一听就会觉得,“这不可能,我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怎么教孩子管理情绪。”
还有一种父母会觉得,情感引导的方法不就是一切都顺从孩子嘛,这样会导致溺爱或者纵容。
其实不然,情感引导的核心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帮助他们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当孩子表达出某种情感时,我们不要轻易忽略,也不要通过强制的手段去压抑或否认他们的情感。
比方说,孩子跌倒了大哭,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好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站起来吧!”
其实我们的初衷是好的,我们担心孩子太娇气或者是养成爱哭鼻子的坏习惯,但是也因此忽略孩子的当下感受。
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孩子摔倒时心里的感受呢?很有可能是真疼呢。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同情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
还有很多父母经常采取打压式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受到一些打击或者教训,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选择罚站或者打屁股。
惩罚性教育可能会暂时让孩子听话,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时间久了,孩子要么干脆不听,要么就是选择犯错的时候避开你。
更可怕的后果是,这种教育方式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和我们疏远。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
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